1.采用工程類比法合理選擇支護參數
根據已掘巷道和鄰近礦掘進支護經驗,主回撤通道錨桿選用?18mm×2000mm 左旋無縱筋螺紋鋼,間排距800mm×800mm,見支護平面與斷面圖。錨桿安裝扭矩不小于150N·m,錨固力不小于60KN。
2.采用計算法校驗支護參數
1.頂錨桿通過懸吊作用,幫錨桿通過加固幫體作用,達到支護效果的條件,應滿足:
L≥L1+L2+L3
式中 L——錨桿總長,mm;
L1——錨桿外露長50mm;
L2——不穩定層厚度(頂錨桿取免壓拱高b,幫錨桿取煤幫破碎深度c)mm;
L3——伸入穩定巖層錨固端長度。
普氏免壓拱高:b=B/2f頂
破碎深度:C=Htan(45-ω幫/2)
式中:B——巷道寬度,B=4500mm,H——巷道高度,H=3850mm;
f頂——頂板巖石普氏系數,f頂取2.0;
ω幫——兩幫圍巖的內摩擦角,ω幫取63.43°。
b=4500/(2×2.0)=1125mm
L3——深入穩定巖層深度,按錨固粘結力(πdτc L3)等于桿體屈服或拉斷承載力(?πd2σ2)而得的估算:L3= dσ2/4τc=18×550/4×5=495㎜(取值600㎜)。
試中:d-錨桿直徑,18㎜:σ2-桿體材料抗拉強度,?18螺紋鋼錨桿抗拉強度為550Mpa(試驗檢測值)。
Τc-錨桿與樹脂的粘結強度,螺紋鋼取5.0Mpa。
依據上述公式計算得出:頂錨桿長L頂≥50+1125+600=1775mm;
所選錨桿長度能滿足計算要求。
3.按錨桿所能懸吊的重量校核錨桿的間、排距:
根據每根錨桿懸吊荷載大小確定錨桿間(a)、排距(b),即錨桿懸吊巖石載荷(G=γL2a b)大于或等于錨桿錨固力(Q)。為安全起見,再考慮安全系數k,取k=1.3-1.8(取值1.5)。
Q≥γKL2a b
試中:Q-錨固力,(根據經驗拉拔驗試7-10噸,取7噸,7t≈70KN)
γ——頂板巖石容重,取2.5噸/m3
L2——不穩定層厚度,取最大值1.05m
ab——選用的錨桿間、排距
ab≤Q/kγL2計算得ab≤7/1.5*2.5*1.05=2.42≈1.55×1.55m即a、b≤1.55m。因此,間、排距參數能滿足計算結果。
錨桿拉拔力不小于12MPa(60KN)。
4.懸吊理論校核錨索排距:
為防止巷道頂板巖層發生大面積整體垮落,用Φ17.8mm×7200mm的錨索,將錨桿加固的“組合梁”整體懸吊于堅硬巖層中,校核錨索間距,冒落方式按最嚴重的冒落高度大于錨桿長度的整體冒落考慮。在忽略巖體粘結力和內摩擦力的條件下,取垂直方向力的平衡,可用下式計算錨索間排距:
L≤nF2/[BHγ-(2F1sinθ)/L1]
式中 L——錨索排距,m,
B——巷道最大冒落寬度,4.5m,
H——巷道冒落高度,按最嚴重冒落高度取2.2m,
γ——巖體容重,25KN/m3,
L1——錨桿排距,0.8m,
F1——錨桿極限錨固力,70KN,
F2——錨索極限承載力,取355KN,
θ——錨桿與巷道頂板的夾角,90°,
n——錨索排數,取1,
L=1*355/[4.5*2.2*25-(2*70*1)/0.8]=3.59m,
通過上述計算,錨索間距1.6m,排距3.2mm均不大于3.59m,所選錨索參數滿足設計要求。
錨索試驗拉拔力20MPa(110KN)。
三、確定錨桿、錨索樹脂用量
1.錨桿樹脂用量理論計算依據:樹脂所占體積V1,錨固段孔體積V2,V1≥V2即可。樹脂型號K2360及CK2335,直徑23mm,長度600mm、350mm,錨桿孔直徑28mm,錨固段長度950mm。錨桿所占體積忽略不計。
二節樹脂體積:23÷2=11.5,11.5×11.5×3.14×(600+350)=394501
錨固段錨桿體積:18÷2=0.9,9×9×3.14×950=241623
即V1=394501+241623=636124。
錨固段孔體積:28÷2=14,V2=14×14×3.14×950=584668。
即符合V1≥V2,選用一節K2360,一節CK2335,兩節樹脂即可。
2.錨索樹脂用量理論計算依據:樹脂、錨索所占體積V1,錨固段孔體積V2,V1≥V2即可。樹脂型號CK3550,直徑35mm,長度500mm,錨索孔直徑38mm,錨固段長度1500mm。
三節樹脂體積:35÷2=17.5,17.5×17.5×3.14×1500=1442437,錨索所占體積計算17.8÷2=8.9,8.9×8.9×3.14×1000=248719.4,
即V1=1442437+248719.4=1991156.4。
錨固段孔體積:38÷2=19,V2=19×19×3.14×1000=1133540。
即V1>V2,選用三節CK3550樹脂即可。